文/智能相对论
今日头条仍在继续整改。
4 月 11 日,张一鸣一夜未眠,于凌晨发公开信向公众道歉,紧接着,头条内部宣布整改,APP里语录、美女、趣图、段子、美图 5 个频道被关闭整顿。目前,打开今日头条客户端,在频道选择中,已经看不到相关频道。
这不禁让人想起《十三邀》里,许知远曾经问马东是否认为互联网时代的文化走向粗鄙化了,马东回答道,“我认为这只是技术催生的优越感。”
一直将自己定位为“技术公司”而非“媒体公司”的今日头条屡屡被批,技术在带来成功的同时也带来不少的忧患。智能相对论(ID:aixdlun)分析师颜璇总结分析了一系列头条的事件报道后,发现了今日头条在人工智能上的三个隐忧。
在谈论今日头条的算法推荐之前,我们首先了解下今日头条在新闻资讯中的流量,先看以下两张图——
来源:今日头条数据报告
数据上看,今日头条已经成为流量大牛,并且凭借流量实现了很好的广告营收。“智能推荐”和大数据的精准分层也成为头条掌握流量分发大权的法宝。
然而,有业内人士曾说过,“以信息流广告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商业模式,从技术发展趋势的角度来看都是难以持续的。”今日头条坚持打响信息流的战役,却不一定能被用户长久买单。
今日头条融资路演照片 来源:网络
头条的流量遭遇天花板已是事实,从今日头条融资路演的各大数据报告中,我们隐约可以窥见这头流量大牛的暗伤——尽管头条DAU(日活)还在增长,但速度已经明显放缓,且还出现了头条流量从1. 2 亿峰值DAU跌落到 7000 万的情况。
除了流量泄洪外,更重要的是,不管具有多高的技术水平,我们仍然生活在一个交换社会。头条的信息流是点对点的精准推荐,平台里,一方面是“独学而无友”,另一方面,则是抱团取暖。这样的智能推荐往往会形成“圆形监狱”,使用户成为单向度的人。不交换,不互动,就难以构成一个庞大的社会网络。
2017 年 9 月,《人民日报》连续三天刊文评今日头条算法推荐,狠批今日头条算法决定内容,这也体现了以信息流为基准,点对点的算法推荐其实是存在缺陷的。
用户似乎也看穿了这种所谓“个性化推荐”的圈套,除了网上出现的众多负面评价,头条的平均 7 天留存率似乎也能证明点什么——即使排名依然靠前,也改变不了它整个趋势正在缓慢降低的事实,且后面的对手正在穷追不舍。
如今,今日头条也在着力打造社交平台,解决平台的“回音室效应”。但是经过了一系列负面事件,不知今日头条在以后是否还能拿出曾经的好成绩。
除此之外,信息流掩盖了更高次元的知识地图,信息源决定信息流的内容,算法决定信息流的最终放送渠道,用户却只能成为接收终端,只有看和不看的权利,看不清信息流动的渠道。
如何避免这种“看不清”,我们或许可以换种思路。我们可以把每一个人的信息都视为一条“想法流”,它们在互联网里流淌,大家通过彼此学习,共同发掘能够最好地适应周围环境的行为偏好和习惯模式。平台里的资讯是想法的“汇聚”甚至是“互动”,而不是简单的信息流动。
如此,瞄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纽带,促进用户的互动,基于用户的数据和相关关系来定义潜在需求,信息之间不再只是简单的连接,“关系”才是算法推荐的基准。
(完)文章标签: